服饰文化,不仅体现生产生活的功能需求,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传递和表达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和审美理想。近年来,“中国风”设计引领全球时尚潮,中华服饰内在的文化精神和东方意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传统文化到当代时尚,中华美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石,发挥着沟通世界、传递价值的作用。
吴海燕丝绸服装设计《富春山居图》系列之一。作品以元代黄公望中国画《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分离300多载后重新合璧为主题,用中国服饰演绎两岸“同根同源”的深邃内涵。
如今,一系列民族服装品牌涌现,国潮时装、汉服设计、国风礼服成为年轻一代追逐的时尚,从日常着装到特定场合的高级定制,无不呈现这一趋势。
传统服饰不再只是老一辈“压箱底”的纪念与回忆,更是当下年轻人表达文化身份、建立生活仪式感、塑造自身个性形象的选择,形成了跨越网络与现实、文化与旅游、影像与叙事的多元表达。比如,近年来,我国著名运动品牌引领服饰领域的国货风潮,在款式设计上突破惯常的运动风格,将中式元素成功融入现代运动服饰设计,在国内外引领“国潮”和“中国风”——富有冲击力的红黄配色、大量的撞色拼接、乒乓球图案等抽象化的现代设计,中国刺绣、神话人物、汉字、山水画等传统文化元素,同运动风、时尚感相结合,不仅创造出国潮新范式,更激起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情感共鸣,广受大众青睐。
传统服饰的元素、文化、审美与实用、时尚融合在一起成为“优质IP”,登陆潮流秀场并赢得了年轻人喜爱,也反映出大众对文化审美的自觉在不断加强。温暖的乡愁记忆、历史沉淀的印记、手工和自然材质带来的幸福感,都成为服饰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对服饰文化内涵的重视超越了消费“LOGO”,既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更反映了大众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的增强。
服饰既是经济发展、物质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当人们不断认识和发现传统,在重要仪式场合以及日常生活中,身着颇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服饰,服饰传统便会成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存在。其中的礼仪风尚、诗意风度和物用理念将得到传承发展,背后的自然观念、生活智慧、审美理想也将融入今天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国风”“国潮”服饰的流行,为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出发点。威尼斯wns8885556网址
中华传统服饰美学的精髓在于美的理念与精神,当代“国风”“国潮”,不仅要取其形,更要传其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首先在于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历史上,对服饰文化有丰富多元的阐释。传统服饰观普遍强调人的内在精神,肯定服饰美的意义,并赋予其道德、人格的内涵。有形的服饰背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和美学意蕴。所以,传承中华传统服饰美学,就是要传承和谐之美、意境之美、精神之美,而非浮浅华丽之表、追新逐异之态,更不可使其沦为物质消费的符号。此外,“材美工巧”“锦绣匠作”等,也是中华传统服饰美学的应有之义。让中华美学精神、生活智慧充分融入当代服饰文化,让时尚饱含文化底蕴和生活内涵,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种实践。
当下,国内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服装设计品牌致力于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像一些国产原创设计师品牌,以中国传统的扁平式剪裁,替代西方的立体剪裁,并将传统服饰朴素超脱、精致含蓄的意境融入现代时尚美学之中,倡导一种东方哲学式的当代生活艺术理念,赢得顾客青睐。
应该说,服饰的传承和创新,具有广泛的关联性。当历史久远的传统纹样融入今天的时尚,当魏晋风度、盛唐气象融入今天的潮牌,事实上其带动的绝不只是服饰的市场和产业本身,更带动了与之相伴的一系列传统工艺和审美精神复苏。比如,传统服装面料中的绫罗绸缎,织造技艺极为繁复,受机械生产冲击曾一度被边缘化。而今,绫罗绸缎中的“罗”,作为夏季衣料重回服装市场,带动了缂丝的姐妹花艺术——吴罗织造技艺的发展。由此可见,文化传承将带动一系列具体实践,而像“中国风”这种融入生活的服饰潮流,更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让传统在时尚中生根,还需要认真把握当代生活特点,并落实到具体的服饰设计细节之中,包括加强对服饰材质、工艺、色彩、纹样、款式等具体要素的文化融合与设计创新。
面料是服饰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古朴天然的丝、麻等材质,是中华传统服饰的主要用材,既能满足舒适的穿衣需求,又契合国人崇尚自然的审美理念、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在今天仍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以麻织物为例,作为“国纺源头,万年衣祖”,在当代传承应用时,需要不断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改良其特性,使之更舒适耐穿。又如香云纱,近年来通过材料再开发和设计应用创新,形成了富有时尚感与现代感的香云纱服饰。
从工艺看,传统服饰中的剪裁、刺绣、编织、补花、印染等技艺,要在趋于简约的现代服饰中更好地传承和应用,需结合今天不同质地的服饰面料、日常生活中不同场景的着装需求,以及服饰不同的功能、风格、美学定位等加以设计。这样既可成就节庆服饰“镂金错彩”之美,也可传递日常服饰“清水芙蓉”之秀,使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增添美的意蕴。
从色彩看,中华传统服饰以五色为正色,虽然其作为礼乐制度的一部分内涵已经弱化,但明快的色彩风格、和谐的心理追求,以及吉祥喜庆等特定的色彩寓意,仍为人们普遍认同。在今天的民俗服饰、职业服饰,以及礼服、学位服等礼仪服饰领域,如能结合当代社会语境,恰当运用五色并加以设计创新,必将赋予服饰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更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纹样图案方面,传统服饰有丰富的样式和符号寓意,富有文化意味。在今天的服饰设计中,如能通过提炼、重组、修饰等手法,巧妙运用传统纹样图案,往往能够成就设计中的神来之笔,让其散发新的光彩。
在款式上,传统服饰在领口、袖口、裙摆等方面的造型剪裁,已广为当前服装设计所应用。不仅宽衣博带的款式被应用于特定风格的休闲服饰设计中,仪式、身份等定义性强的学位服、婚礼礼服、校服、职业制服等,也汲取了具有相应文化内涵的传统服饰元素,营造典雅庄重之美。
服饰领域的“国风”“国潮”,既代表着中国本土的设计实力,也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的时尚风貌。以中华美学为基点,推进传统服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国文化精神和审美品格浸润当下,不仅有助于创造美好生活,更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威尼斯wns8885556网址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